點下面的按鈕可以加入我們!
公路,嬉皮,家庭成員的價值觀,救贖,全部是美國電影及美國文化熱衷的主題,甚至連片名也有著超級英雄一樣的美國風味。然而頂著這些美國的爆米花味道,這卻是部小眾文藝片。維果莫特森在片中扮演一位學識淵博的父親Ben,他慈愛卻嚴厲。他熱愛生活,卻對主流社會抱有非常大的敵意。他獨自帶著六個孩子居住在太平洋西北部的叢林裡。他們每天的
原文鏈結
評論
Ben最後反思了,但那不表示他妥協不再標新立異或自我陶醉,因為他本來就沒有要標新立異或自我陶醉,他帶著孩子們做的都是「一個懂得獨立思考的人」,所以我更相信,這個階段的他選擇信任孩子的獨立思考、讓他們做決定,包括上學與否。
替別人貼標籤是簡單的,如同片中無法理解的親戚們、如同你,認為自己看見了像嬉皮的人那就是嬉皮,但我想這也是這部片動人的原因,因為有些人看見真正的愛,不是什麼理想國,反而更應該是如此真實的複雜,那是充滿痛苦、忍耐、煎熬卻又能彼此理解、守護、支撐的情感。
請記得,在片中,懂得為了「不尊重妳教育孩子的方式」而道歉的,始終是這個父親,比起只會對別人教育孩子的方式指指點點還耐不住脾氣的親戚來說,我認為他更成熟。若展現真性情就是顯得經不起對峙和推敲,那麼我想為了適應世界而抹滅真實自我的人們,或許在起點上就更經不起了。畢竟,不管幾歲的人,誰不曾在一時半刻脆弱、疑惑、踟躕?為什麼表現出來的那一瞬間就代表他的某個選擇大錯特錯呢?我想你追求的『美好人性』樣態,才是真正的烏托邦吧。
藝術或電影,不是一定要給你什麼感人至深的解答,因為不是教科書或心靈雞湯讀本,它只是展現不同的生命樣貌,我很高興終於有一個作品,不是拍攝什麼「自學的美好」、「獨立思考的強大」,要觀眾去批評對錯好壞,而是忠實地呈現這樣的人在現實社會中所面臨的課題,讓觀眾知道這世界的另一面,不管那另一面多麼渺小稀少,但試圖去看見與理解,那都是比起簡單地下標籤、而更能成為面對迷惘的第一步。
若只找到嬉皮和骨灰,我想你還沒能理解那群人。同樣的,這不是導演或觀眾如你的錯,這只是你的觀點。只是我也覺得遺憾,或許有一天你真正接觸到這樣的人,能有一點改觀,因為他們真的不是嬉皮而已,比起矯揉造作來獲得認同的人們,真實、也有意思多了。